到敦煌壁画里

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壁画 风景 到敦煌壁画里

到敦煌壁画里

2024-07-12 12:55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敦煌莫高窟西魏285窟 南壁 五百强盗成佛图 局部

石窟南壁描绘了“五百强盗成佛”故事,一组组起伏的山峦分隔开画面空间,将故事情节分段展开,这些山峦的主色调用的正是鲜艳的石青石绿色。

敦煌莫高窟西魏285窟 南壁 五百强盗成佛图 山峰局部

敦煌莫高窟西魏285窟 南壁 五百强盗成佛图 树木局部

明丽如昔的石青石绿色至今在壁上犹存,青绿山水画种就此萌芽,并不断影响着敦煌北周、隋代壁画中的山山水水。

初唐的青绿山水中有了暖暖的色调

敦煌莫高窟初唐209窟 西壁“未生怨”中的山水

唐代敦煌石窟的主要形制有所改变,窟内更加轩敞。进门迎面正壁开龛供奉佛像,左右两面墙壁都绘制大型经变画,这样一来,就有了视角广阔的大山大水。

敦煌莫高窟初唐431窟 西壁 “十六观”中的山水

唐代画工重视写实技法。危峰高耸,巉岩林立的崇山峻岭;峰峦叠翠,绵延舒缓的小山丘陵;湍急的河流,潺湲的山泉,林间的芳草鲜花,天上的流云飞鸟……无不表现得接近自然,尽善尽美。

最美“江山”在盛唐

敦煌莫高窟盛唐217窟 南壁 “化城喻品”中的山水局部

盛唐217窟南壁绘制了《法华经变》。法华经,即《妙法莲华经》,它的通行译本为高僧鸠摩罗什所译,一共有七卷二十八品。所谓“品”,指的就是佛经的章节,一品为一章。

第七品为“化城喻品”讲述了这样的故事:一群寻宝去的众人,途经一段漫长险峻、旅途艰难的道路。此时有一位大智慧的导师,指引他们如何通过险境。但是很多人行至中途,内心惧怕,想要放弃前行。于是导师施神通法力,在前方幻化出一座城池,给人们以安心和希望。

当人们欣喜地进入化城,休息定心,有了继续前进的信心时,导师才灭去化城的幻境,告诉大家宝藏就在前方,刚才这座大城是我变化出来让你们休息用的。

此后的画风,变变变了

敦煌莫高窟五代61窟 西壁 五台山图

从五代到北宋,中国山水画处于从青绿山水转变为以水墨山水为主体的阶段。处于西北边陲的敦煌地方统治者,也效法中原建立了官办“画院”,“院体”画风也影响到敦煌壁画的表现风格。

五代时期敦煌最著名的,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山水画当属莫高窟61窟的《五台山图》。61窟供奉的主尊即是文殊菩萨,因此,在洞窟的西壁,画出了文殊菩萨的道场——五台山的全景图。这幅画面气势恢宏,依据真实景物地理,将山西名山五台山的全貌和秀美庄严的风光景致展现得一览无余。

敦煌莫高窟五代61窟 西壁 五台山图局部

这一巨幅山水中以五座峰峦为主体,其中参差错落地安排城池、寺院、殿宇、民居,并有众多人物活动其间,细节丰富而又井然有序。

这种“尽精微而致广大”的表现,被宋人进一步发展为极精妙的山水画技法与特征,正如我们在王希孟《千里江山图》中所看到的那样。

余音袅袅,向你们致敬

敦煌莫高窟榆林窟4窟 西壁 山水局部

西夏晚期到元代,是敦煌莫高窟开凿营建的最后历史时期,总体趋势是从巅峰逐渐衰落。但敦煌艺术如落日余晖一般,仍然在日薄西山之际留下了最后一缕晚霞般的余韵。

这一时期,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式微,水墨山水流行。但开凿于元代的敦煌榆林窟第4窟中作为背景的山水画仍然着色。比起唐代如阳光明媚下照耀的青山绿水,这时的山水虽然用青绿色,仍有“秋色连波,波上寒烟翠”一般的寂远萧疏之感。

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的青绿山水画,我们看到了与故宫《千里江山图》不一样而又何其相似的 “千里江山”

“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”!无论是面对天才王希孟,还是面对这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敦煌画工,我们都要深深致敬。

来源: 敦煌圣迹壁画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
今日新闻


推荐新闻


CopyRight 2018-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-3